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News
河南省实验二中:奇思妙想点燃创新激情
发布时间:2016-02-22 11:03:13    |     浏览次数:
 伴随着一阵上课音乐声的响起,刚才喧闹的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校园立即归于沉寂。然而会议室内却不时爆发出的阵阵掌声吸引着人们伫足。20多名学生和家长们正在热烈讨论自己的发明构思:配备雨伞和小灯的登山棍、防脱落黑板擦、防摔文具袋、防摔水杯……这是近日发生在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下称实验二中)“课程超市”之科技创新课堂上的情景。

  创新课堂引领风潮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慷慨激昂的歌声伴着滚滚浪涛,响彻在黄河岸边,实验二中百余名学生随着音乐老师的节拍放声高歌,一张张笑脸上洋溢着幸福与青春。

  “黄河岸边的课堂”是实验二中每年夏天都开设在黄河湿地公园的创新创造课程。在这里,各学科老师都能参与其中,有效地将课程改革与创新教育相结合。

  “在距离学校外10多公里的黄河岸边上课,和坐在教室里上课的感受绝对不一样!”主抓学校素质教育和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校德育处主任王涛介绍,学校引入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郑州市科技馆、绿博园等地的社会实践场馆资源,经常组织师生到这里学习与实践。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实验二中的各科老师们会提前踩点,制定教学“攻略”,设计有趣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宝”“探宝”,让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得到更好的锻炼。

  “我们学校多年来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将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列入制度,从深化课程改革到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工作等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河南省实验二中校长李涵表示,早在2004年,该校就在全省率先取消了早晚自习和节假日补课,把科技创新教育列入“6个‘1+1’综合素质培养校本课程体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科技、音乐、美术、体育等兴趣班,为具有强烈学习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课程意愿的同学,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更高的发展平台。

  创新教育开花结果

  “这些唇膏是我们学校100多名老师利用周末时间做出来的。”采访中,李涵拿出两支管状的唇膏,“这些唇膏是用椰子油、橄榄油等原材料做成,没有任何添加剂,纯天然,甚至都可以吃!”。

  原来,李涵前不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一个做唇膏的视频,大受启发,便策划了这次颇有意义的创新实践活动。学校统一网购原材料和塑料管体,全体老师齐上阵,从原材料称重、配比到灌装,利用一周时间完成。

  “要让学生多才多艺,老师们自己首先得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李涵表示,这次做唇膏,她也萌生了发明“带刻度的炊具”的奇思妙想,也想提交自己的专利申请。

  一直在探索学校教学改革和学生素质教育的李涵认为,要做好学习与创新的工作,老师们必须走在前列。为加强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学校多次聘请河南省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知识产权普及和科技创新教育,并从老师中筛选出物理、生物、化学等方面学科意识强、课程设计和实施水平较高的13位老师,组成学校的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基本师资队伍,选派优秀教师“走出去”参加省知识产权局、省教育厅的知识产权师资培训和各项宣讲活动。

  李涵介绍,生活本身就是学习和创新的生动源泉和课堂。2011年,日本地震引发海啸及核泄漏,郑州也出现抢购碘盐的狂潮。许多人都把这个当做一个笑话,而实验二中领导却敏锐地意识到这正是一个科学知识普及的良机。学校及时组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老师,运用各自的学科知识,向学生讲解地震海啸的形成、核辐射的原理、人体病理防护等综合知识,教会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和思维来看待生活。那次生动的科学课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甚至应学区的邀请,学校宣讲团到兄弟学校开展巡讲。

  开放创新的教学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让实验二中科技创新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2004年至今,实验二中素质教育、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取得了骄人成绩。“一种可延伸的尺子”“一种带画板的课桌”等6件小发明均拥有了专利权;多名学生在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河南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获奖。2012 年,学校被命名为河南省首个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实验基地;2014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实验学校。

  “在河南,这样一个人口大省,升学压力如此大的情况下,一所初中学校,能够打破‘升学考分’传统思维,一以贯之地坚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坚对实验二中的教育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面对众多荣誉,李涵表示,学校获得的每一次成功和荣誉既是责任,也是动力,学校会在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道路上继续探索,用知识产权点燃孩子们创造、发明的激情。